本站讯 为守护岭南文化根脉,让岭南非遗技艺在现代社区焕发新生,2025年6月7日,由我院与藤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藤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主办,云朗会展服务协会承办的“巧手编竹韵,匠心传非遗”竹编技艺系列活动在藤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功举办。这场融合亲子手工体验与文化深度解读的非遗活动,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在经纬交织间感受传统非遗手工艺的温度与力量。

一、亲子工坊:竹条间的温情传承
上午9时30 分,25对亲子家庭的非遗探索之旅正式开启。广东省非遗三灶竹草编织技艺传承人汤何佳老先生亲临现场,带来了竹编簸箕、竹篮等经典作品,并现场演示“破竹”“刮篾”“编织”等传统技法。孩子们围坐在非遗传承人身边,专注地看老人用竹条编竹船,在家长帮助下,稚嫩的小手试着编织,动作虽有些生涩,但在穿引竹条时却种下了传承非遗的小小种子。“原来竹编要经过这么多工序,每一根竹条都需要精细处理!”家长们协助孩子时,惊叹传统工艺的极致匠心。形态各异的小竹船在掌心成型,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是非遗生命力的体现。

二、文化讲堂:经纬里的历史回响
下午15:00,非遗竹编文化讲座吸引了40名社区居民参与。“岭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示范基地”的青年非遗志愿者与非遗传承人一起以一幅明代《竹编百工图》复刻卷轴为引,展开三灶竹编横跨500年的文化长卷。从明代戍边将士的竹器营生,到清代疍家渔民的海上粮仓,再到现代文创产品的创新表达,历史资料与现场实物展示相结合,勾勒出省级非遗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实用为骨,文化为魂”的发展脉络。在“岭南非遗保护与创新”互动环节,居民们围绕“Z世代非遗传播密码" 展开头脑风暴,现场热闹非凡。

三、创新传播:指尖上的文化破圈
两场活动特别设置的“非遗竹编文化云传播”打卡区,让“竹编不仅是编器物,更是编文化、编生活”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焦点。居民们手持竹编产品通过朋友圈集赞;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分享“竹编初体验”现场领取基地“非遗家”品牌文创产品,这种“线下体验+线上裂变” 的传播模式,让传统手工艺突破社区边界,触达更广泛的年轻群体。
作为“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以“社区为课堂,非遗为教材”,推动岭南非遗竹编技艺从展示空间走向生活场景,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社区的融合。未来,项目将依岭南非遗文化资源,进一步探索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通过常态化活动让岭南非遗在当代社会持续发挥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
撰稿:杜一峰
摄影:王佳苗
初审:李 辉
复审:王红艳
终审:吴肖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