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旅游学院积极响应团省委、校团委号召,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平台组织全院学生参与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以“服务家乡发展,践行青春使命”为核心目标,结合专业特色与基层需求,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本领才干、贡献青春力量。
一、环保宣传:守护家乡绿水青山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家乡的生态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黄诗云同学主动响应号召,投身街道办事处环保实践工作,化身“行走的绿色名片”。她不仅协助开展社区环境大整治行动,更以脚步丈量街巷角落,手持清洁工具认真清理卫生死角,躬身捡拾零散垃圾。这份赤诚的环保热忱感染了周边居民,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为家乡的绿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文化服务:传承家乡文化根脉
在“文化根脉永续传承”的使命召唤下,黄诗云同学以文化站为实践阵地,以书籍整理为起点,用细致入微的守护诠释着对家乡文化的深情厚谊。她对文化站内的书籍进行分类、登记、上架,确保书籍的整洁有序,在整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此外,还协助文化站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展览、读书分享会等,为家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促进了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跨界实践中,黄诗云还参与新旧章程的对比整合工作,通过梳理组织架构调整,她观察到家乡组织在“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下的治理创新,既保留了传帮带的乡土温度,又注入了智慧社区的现代基因。这种守正创新的治理智慧,让她对基层组织运行机制有了立体认知,让文化传承突破时空限制。

在汕头市历史文化展览馆2025年寒假志愿服务活动中,翁冰同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协助工作人员完成参观秩序维护与进场信息登记工作,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通过观察,她精准把握不同参观者的需求差异,确保服务覆盖率达100%,志愿时长150小时,既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也验证了学院"以服务促成长、以实践育人才"的教育路径。
三、春运志愿:温暖护航情满归途
在2025年春运暖冬行动中,吴彤同学以高铁站为服务阵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面对行动不便的旅客,她主动搀扶并全程护送至站台,用“举手之劳”搭建起归乡路上的温暖桥梁;针对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她采用“接力搬运”模式,既保障行李安全又提升通行效率;在处理外籍旅客语言障碍时,她联动具备英语特长的志愿者组建服务小组,通过手机翻译软件与手势沟通,指引外籍旅客顺利乘车。在持续11天的志愿服务中,吴彤累计服务时长超50小时,她将个人热情融入城市治理,不仅让旅客在寒冬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更以青年行动诠释了双向奔赴的春运精神。

四、冬令营服务:陪伴家乡孩子成长
家乡的未来在于青少年的成长。在共青团龙门县委员会组织的“探索+”繁星点点成长冬令营暨“青春龙门,益苗成长”志愿服务活动中,刘星雨同学担任小营员的辅导员,组织团队游戏、知识竞赛和户外拓展活动,帮助青少年培养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以结对帮扶形式深度参与,在手工制作环节建立“观察-示范-实践”递进式辅导机制,成功引导领小朋友们从参与观察者转变为创意实践者。此次志愿活动获得共青团龙门县委员会的高度赞赏。

此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旅游学院青年学子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的生动实践,也是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有力举措。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实践育人为抓手,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沃土中扎根成长,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与力量。
撰稿:张楚雪
摄影:来源于各班
初审:李晓彤
复审:陈锦轩
终审:官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