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0月30日上午,我校师生前往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十二村社区党群中心,参加“5G+智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与情感支援计划”启动仪式。《珠江晚报》、《观海融媒》作了报道。
本次活动,由旅游学院“5G+智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珠海市海川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仪式上,万畅、李晓彤老师带领16名大学生志愿者,与十二村社区15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结对,将开展为期一年的“扶知·扶智·扶志”一对一帮扶。仪式结束后,志愿者们便分别带着自己的小结伴,开展了谈学习、聊理想、说兴趣、讲故事等交流。据悉,大学生志愿者将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实施“异地务工子女学习与情感支援计划”,帮助结伴提高思维力、拓展视野、培育兴趣、养成良好心理和沟通力等,开展5G+XR沉浸式体验、无人机飞行、复杂模型搭建等社区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互帮、互信、互助社区人文环境。
“5G+智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负责人、旅游学院万畅副教授表示,国家实施“双减”后,学生课余时间充裕,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就显得格外重要。异地务工人员往往忙于工作,很难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孩。团队在学院支持下,与海川中心联手推出了“扶知·扶智·扶志”帮扶行动,以引导成长为主,以传授知识为辅,让大学生用责任书写青春奋斗,让少儿们留下童年美好记忆。参与结对的大学生志愿者也纷纷表示,活动不仅能给帮扶对象健康成长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为大学生服务社会提供了平台,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少年的殷切希望!“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旅游学院上下统筹谋划了近2个月,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和现代科学技术,把支持社区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5G+智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又一具体举措,以促进师生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时代责任与担当。



撰稿:万 畅
摄影:陈 涛
初审:李晓彤
复审:李嘉伟
终审:刘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