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教育是发展的动力。中国乡村的振兴,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提高,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依然严峻!农村中小学师资薄弱、教学设施缺乏,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情感呵护和思想认识引导,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里令人关注的话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旅游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樟华村,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浸润童心、携手健康成长”系列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培育健康心理,养成健全人格;引领乡村儿童知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7月23日上午,团队与樟华村委副主任何威祥、村委妇联主席龙小英,10位学生家长,开展了针对学生辅导教育内容的座谈会。据了解,樟华村总人口为6223人,樟华小学开设6个义务教育教学班,1个幼儿班,在校义务教育学生278人,幼儿学生42人,居于龙村镇综合排名40个教学班的15名左右。目前,樟华小学的小升初升学率不理想,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是樟华村关注的重点问题。

团队在与家长们沟通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虽然文化层次不高,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视。由于自身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不清楚,对孩子未来学习规划比较模糊。家长们希望通过团队的辅导,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团队分享了经完善后的实践活动计划:不仅给留守儿童们补习辅导,针对性地开展课外益智类活动,还有推广普通话和普及生活常识。更重要的是每天开展爱国情怀教育,例如讲党史、讲英雄故事、讲奥运快讯、讲大学生活,传授疫情防控知识等等。力求让乡村儿童了解党史,树立明确目标,培养勤奋好学精神,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随着帮扶深入,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团队发现部分孩子对学习的概念比较模糊,存在认知上的误区,部分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较清晰的规划;有部分孩子跟家长沟通上存在不足;部分小学高段的孩子对于情感认知处于懵懂状态。为此,7月24日至27日,团队为孩子们分别开展了“关爱儿童身心健康”、“推广普通话”、“生活常识普及”、“爱国情怀教育”等主题辅导,带领孩子们观看视频,敞开心扉深入交流,开展各类益智小游戏,一起做作业、绘画。利用自身的知识、阅历和才艺,以真诚、热情与孩子们交心,为乡村儿童搭建一个“大手牵小手家庭式”学习平台,搭架亲情桥梁,注重文化教育,关注身心健康。
撰稿:旅游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摄影:郑文虹 陈涛
初审:黄满婷
复审:姜翠翠
终审:刘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