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1年7月21日下午,旅游学院15名师生抵达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帮扶活动,并开展为期10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五华县龙村镇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工匠之乡”的美誉。团队刚到达,就受到了龙村镇党委书记曾映贤、镇长李冬强,副镇长钟友清等乡镇领导热烈欢迎。

22日上午,在龙村镇乡村振兴办廖钦主任、驻镇干部刘华的带领下,我校农村科技特派员万畅、肖俊哲老师与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先河村、营田村。针对先河村委书记温棋胜提出的本地电商人才匮乏问题,两位农村科技特派员提出了乡村电商人才培养方案。下午,在与营田村党总支书记温其统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村里主要推广的农产品是竹篱笆,建立了新篱笆毛竹制造厂;毛竹制品厂的建立既解决了贫困人员就业,也解决了营田村大量毛竹资源的出路问题。随后,大家参观了位于梅州、揭阳、汕尾三市界生态休闲园,不仅学习了当地特色植物山油茶、红荷花、樱花的种植方法,还了解到生态休闲园的历史由来和未来发展趋势。

走进樟华村,聚焦教育振兴。当天下午,团队来到樟华村,与村委一起召开座谈会,为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做好各项准备。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刘东升、龙村镇副镇长廖永铎、樟华村委书记何现活参加了会议。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不忘初心,是旅游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梅州行的主要任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驻扎在樟华村,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并协助村委做好志愿者工作。刘东升书记感谢龙村镇、樟华村的大力支持,希望同学们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龙村镇廖永铎副镇长希望同学们的到来,能为樟华村教育水平提高带来好的影响。他反复强调,经济要发展,乡村要振兴,首先得把教育搞好。人才培育出来了,樟华村就会发展起来。何现活书记代表樟华村欢迎实践团队的到来,介绍了樟华小学的现状。他说,当前樟华村的教育设施比较落后、教育人才稀缺。加快人才培养,开展“创卫”活动,是樟华村面临的迫切工作任务。

本次“三下乡”活动首要任务是辅导当地留守儿童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是积极配合当地村委工作,进行各类志愿活动,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撰稿:旅游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摄影:郑文虹 陈涛
初审:黄满婷
复审:姜翠翠
终审:刘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