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6月11日,机器人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队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红色智匠先锋实践队走进珠海市乾务镇马山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他们巧妙融合千年榫卯智慧与现代3D打印技术,让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亲手把垃圾“点石成金”,这场《“智”解鲁班锁,“匠”造无废城》的奇妙旅程,通过科技互动、手工实践与趣味问答,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做中悟”,以“鲁班锁”为纽带,用科技与匠心的融合,通过趣味化、科技化的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活动围绕匠心与科技的“三维共生”的主题,让科创理念“看得见、摸得着、玩得转”。“木建筑屹立几百年,为什么一颗钉子都不用?”榫卯课堂环节,志愿者化身“历史侦探”,以古建修复为引,揭秘鲁班锁的榫卯玄机——无需胶水钉子,“咔嚓一拆,哗啦一装”,循环复用自如!孩子们瞪圆了眼睛:“哇!不用钉子也能这么牢?拆了还能再用?这不就是‘循环利用’嘛!”原来,老祖宗的智慧里,早就写满了“零废弃”的密码!


活动高潮出现在3D打印体验环节,“滋滋”作响的机器旁,志愿者揭秘回收塑料瓶的再生过程:高温之下,塑料线材仿佛被施了魔法,乖乖“变身”成鲁班锁的精致小零件。同学们小手一拼,“咔哒”一声锁住,亲眼见证“垃圾→宝贝”的华丽转身,低碳环保、科技创新的理念轻松“钻”进小脑袋。


古老的榫卯“咔哒”咬合现代科技的“滋滋”声,当废弃的塑料瓶在孩子们手中“华丽转身”为智慧的玩具,一粒粒名为“技术创造未来”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悄萌芽,这场跨越古今的技术对话,以千年榫卯结构为知识载体,以3D打印技术为实践工具,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沉浸式环保技术体验课。
撰稿:李颖
摄影:鲁希伟等
初审:徐寒
复审:莫斌
终审: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