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凝聚团队力量、深化产教融合实践,12月30日,机器人学院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工会小组组织教职工开展“迎元旦经验交流暨团建活动”。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玮、院长余正泓、副院长卢敦陆、苏江及专业教师全程参与,通过经验分享、文化探访与健康徒步等环节,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经验交流:校企协同共育新质生产力。余正泓院长以广东省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一等奖——《产教融合共推新质生产力,校企合作共育优质新工匠——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为主题作经验分享。案例聚焦“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双导师制等模式,推动学生掌握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累计为行业输送千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余正泓强调:“校企协同需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将技术研发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动能。”

文化参观:解码传统产业转型密码。团队随后走进金湾红旗糖厂故事馆,回溯工业遗产的兴衰与新生:作为1970年代工业繁荣的象征,红旗糖厂在2004年停产后转型为文化地标。故事馆通过复原生产场景、老物件陈列,留存“城市记忆”。教师们从糖厂历史中汲取智慧,探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路径,为产教融合项目提供实践参考。

健康徒步:探访乡村振兴示范样本。下午,团队赴金湾区三板水乡开展徒步活动,沿湖畔绿道穿行,教师们沉浸于“黄立鱼之乡”的生态画卷,感受智能化农业技术赋能下的乡村新貌。通过考察水乡文旅规划与生态治理成果,团队进一步思考产教融合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锚定方向,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本次活动以“经验共享+文化浸润+实践赋能”为主线,通过校企协同经验提炼、工业文化深度解码、乡村振兴实地调研,推动团队凝聚共识、明晰方向。张玮书记总结:“新年征程需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精准度,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撰稿:冯海杰
摄影:莫斌、冯海杰
初审:苏江
复审:余正泓
终审: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