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那群会操控机器人的哥哥姐姐又来给我们上课了!”每当“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员来到乡村小学都会被小朋友们团团包围,有些小学生还会抱着自己的“暑期科创老师”热情地问着各种新奇的问题。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立志报国,9月27日,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机器人学院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红色科创进乡村校园”主题活动走进了“珠海第一党支部诞生地”小濠冲村。“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七色花党建先锋队”的大学生们带着暑期三下乡的红色资源调研成果“返场”乡村小学,在小濠涌小学开展“童心科创·非遗绘承”教学活动,宣讲小濠冲红色故事。
调研革命文化讲好爱国爱党故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机器人的领唱下,47名小学生共同挥动着手中小国旗沉浸在与机器人共舞的欢声笑语之中,拉开了小濠冲红色故事宣讲会的序幕。“这张图是双柏邝公祠,我每天放学都路过。”讲台下的小学生激动地喊道。“没错,它是健民小学的所在地,邝任生曾以小学校长的身份作为掩护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队员张梓轩以珠海第一党支部书记邝任生的生平事迹为线索,串讲了小濠冲村四个历史遗址,为同学们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每一个红色遗址背后的爱国爱党故事。
今年7月,小濠冲村根据打造“第一条红色研学路线”的“百千万工程”目标“出题”,广科院的“七色花党建先锋队”积极“揭榜”。突击队在暑假社会实践中,确定了基于“智慧+革命文化”的理念模式,通过数字活化红色资源,以研学活动为文化传播载体,助力该村实现红旅升级目标。团队通过史料收集、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等方式,深度挖掘本村革命历史文化。“突击队为孩子们介绍的历史遗址对于我们不少村民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这次宣讲很好地帮助孩子们了解了本村的红色历史,增强了同学们对家乡革命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班主任邝雁冰老师说道。


科创赋能乡村小学讲好航天强国故事
“现在请小朋友们化身为电动旗杆设计师,和老师一起穿越到75年前的开国大典前夜,用编程的方式解决当时的技术难题。”这是一场主题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编程启蒙科创课,队员李轩以小学生最熟悉的升旗仪式为切入点,以“穿越”的情景式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75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巨变。队员曹欣欣还给小学生宣讲了小濠冲村的“两弹一星”科学家邝冬英女士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邝冬英是小濠冲村的革命烈士邝任生之女,在她9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牺牲了。长大后的邝冬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先后完成多项重大任务,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贡献了不平凡的一生。“我觉得编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长大以后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像邝奶奶那样探索太空,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五年级的小学生邝敏骏说道。
为了给小濠冲村的红色研学编写“活教材”,突击队利用数字媒体“阻击”革命村珍贵的非物质红色资源流逝,策划推出《“濠”情壮志·信仰对话录》革命人物系列采访视频和推文。通过面对面的人物采访,对话本村的革命先烈家属、退伍军人,深度挖掘本村革命英雄事迹和英雄文化,以“数字+”理念为英雄故事的传播赋能,广泛开展新时代青年讲强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非遗美育+红色文化 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在“非遗绘承”美育研学课上,大学生带领着小朋友们把小濠冲村独有的红色故事、历史遗址、英雄人物、航天精神融合到本土的非遗文化之中,绘制出一幅幅“濠”味十足的非遗文化画卷。突击队在暑假期间调研了本村的红色皮影戏、非遗武术、戏曲等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并融入到机器人技术、编程、美术、劳动实践等课程,设计了“童心科创·非遗绘承”等独具特色的红色研学课程体系。“感谢‘七色花党建先锋队’精心为我校量身打造‘童心科创·非遗绘承’研学课程。课程高度融入了我们小濠冲村本土的红色历史和人文精神,让我校学生对本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把带有红色基因的‘非遗’‘科创’种子以研学的方式播洒在孩子们的心中。”谭雪芳校长说道。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大学生们以满腔热血与坚定信念积极响应广东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召唤。他们不仅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创新项目,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与无限憧憬,更在乡村振兴、教育普及、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喜悦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知识技能,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林昭绚、周小云、谭雪芳
摄影:黄伟绵、张炯、肖雅
初审:徐寒
复审:莫斌
终审: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