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强化县镇村发展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按照“县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则,根据结对方江谷镇提出的红色文旅宣传需求,7月12-14日,机器人学院——薪火新途“AI扶苗”突击队走进四会江谷镇长乐村、新屋村和镇郊村开展红旅活动,实践团针对江谷镇的红色资源开发度低、宣传力度弱,提出“红色资源+AI赋能”的理念,通过青“力”青“为”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革命资源“活化石”的功能,为智慧红旅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

走进珠纵西挺大队铁流队旧址。7月12日,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薪火新途“AI 扶苗”社会实践团在四会市江谷镇长乐村找到了第一颗红色“活化石”——珠纵西挺大队铁流队旧址。在村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吴氏宗祠、众人厅和泥城山顶战壕遗址,这里曾经驻扎着一支英勇的队伍——珠纵西挺大队铁流队。展览馆里珍藏许多珍贵的照片,玻璃橱窗里陈列铁流队战士们战斗使用的物品,有播报机、战斗机枪、手榴弹........,看到了那些珍贵的文物和图片,它们仿佛化石一般,凝固了那段历史。队员们纷纷表示,寻找、挖掘、传承这些红色“活化石”是广大青年人肩负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深入前锋村武工队战斗旧址。7月13日,实践队走进前锋村武工队战斗旧址(蛇窟粮仓偷袭站旧址),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二颗红色”活化石“,队员们通过参观战斗史迹展览,了解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四会大队江金武工队奉命智取蛇窿粮仓、开仓放粮的故事。他们说,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都在讲述那些勇敢的灵魂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书写了不朽的传奇。前锋村武工队战斗旧址,不仅是一处历史的遗址,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看望老党员潘木莲同志和曾章才同志。下午,实践团来到村里看望两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潘木莲同志和曾章才同志,聆听他们讲述雷国光和唐钧毅两位革命烈士在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事业的点点滴滴。两位老党员的讲述,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受触动。

革命号角犹在耳红色印迹尚可循。一座座旧址、一座座丰碑,犹如一颗颗“活化石”,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历程,曾经那些激励人们为自由、平等和正义而奋斗的革命号角声,虽然已过去许久,但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意义仍然回荡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实践团将把这次实践中所学到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带回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李玫珊
摄影:刘佳娜 叶小萌
初审:徐寒
复审:莫斌
终审: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