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6月22日上午,“南方俄语产教融合之路:方法与路径”南方俄语论坛暨南方俄语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珠海召开。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俄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校长王铭玉教授,央企中智集团•中智智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罡,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党委委员、副校长潘琦华教授,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学彬教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俄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黄玫教授,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周志国教授,海南东方新丝路职业学院院长黄景贵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分社副社长周朝虹,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语言系系主任列杰涅夫•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教授,澳门语言产业协会理事长、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胡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朱涛教授以及来自全国14个省份、直辖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0多家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和开设俄语作为高考科目的中职、中学的书记、校长以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100多人出席会议,共同见证了南方俄语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成立大会由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应用外语学院院长汪先锋教授主持。
共同体成立仪式上,潘琦华作了题为“产教融合 职教出海,共筑南方俄语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欢迎致辞。潘琦华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社会对“语言+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由央企中智集团•中智智领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学、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牵头发起成立的“南方俄语产教融合共同体”,既是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与俄语系国家贸易发展需求,推动我国职教出海,彰显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筑牢新质生产力人才底座的生动实践。学校将积极发挥共同体的发起单位作用,以建设共同体为契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战略部署,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加强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等的有机衔接,促进产教布局匹配与服务高效对接。通过人才供给、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积极推进南方涉俄语行业的产教全要素融合,主动搭建俄语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立交桥,促进校行企在俄语教育、中俄数字贸易等领域协同发展、共建共享。
理事长王铭玉代表全体理事单位对南方俄语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表示祝贺,并阐述了未来共同体在深化俄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搭建俄语人才贯通培养立交桥、助推职教出海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左罡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央企业——中智集团成员单位,中智智领支持共同体建设,并致力于促进国内院校与包括俄语系国家在内的国外院校之间建立融洽的教育国际合作关系,让出海职业院校在海外建立合法又安全的办学机构,助力我国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就业。
周志国代表牵头单位之一黑龙江大学,对成立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是国家创新教育模式在中国现阶段的具体表现,对高校转型能否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摇篮之一,其外国语言文学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黑龙江大学及其俄语学院将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同体的建设。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学彬代表共同发起单位致辞祝贺,并表示作为有着18个语种专业的海南省唯一的外语类高职院校,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愿与各成员单位一道携手共进,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加强在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模式、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合作交流,打造南方俄语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会上还宣读了俄罗斯联邦广州总领事馆亚•埃•切尔诺乌索夫总领事致南方俄语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的贺信。
最后,周朝虹副社长代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共同体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表示外研社将在数智融合、师生赛事和产教融合等三个方面为共同体的建设提供支撑和支持。
接着,八家发起单位领导上台,共同启动南方俄语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仪式。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南方俄语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按照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理事单位。左罡、王铭玉、潘琦华、黄学彬等领导为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授牌并颁发聘书。
随后大会进入第二阶段——南方俄语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共7位专家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本环节由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应用外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许雷主持。
王铭玉在《俄语产教融合的机遇与挑战》主旨报告中阐述了俄语产教融合的背景与价值、机遇与挑战。他指出,俄语产教融合在政策、外交、能源合作等方面拥有诸多机遇,但于此时也面临着企业参与度低、实践教学薄弱、缺少保障机制等挑战,为进一步推动俄语产教融合,应当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师资队伍、重视教学改革、加强语言培训和拥抱人工智能。
在《央企视域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方法》主旨报告中,左罡以上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例,阐释了“产教融合、教随产出”在赋能企业“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全球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出海可能就要出局。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经验,左罡分享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资企业出海需要的几类人才。并表示,中智集团愿为中国的“职教出海”践行央企责任,发挥国际职业教育枢纽作用,携手我国院校和出海企业加快建设中国大学生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和就业项目,促进外国来华留学生在中资驻外企业就业,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双向奔赴。
黄玫在《新形态外语教材与数智时代外语人才培养》主旨报告中强调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于外语学习的必要性,介绍了新形态外语教材的所需技术、设计理念、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挑战与前景。
弗拉基米罗维奇教授作了题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与教育、文化组织的合作》的报告,分享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俄语+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举措和实践案例。胡波、黄景贵、朱涛等专家分别作了《人工智能对语言服务产业的挑战与机遇》、《海南经贸职院:产教融合之改革探索》、《南方俄语产教融合:方法与路径初探》等的主旨报告。
6月22日下午的南方俄语论坛圆桌会议在我校举行,分两个会场,由来自校、行、企及出版社的20多位领导、专家围绕“服务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智时代俄语教学资源建设”、“中学、高校俄语协同发展”、“上合组织背景下俄语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思考”、“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契机,开创中外合作办学产教融合之路”等20多个话题展开讨论和分享。论坛上,汪先锋作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小语种专业产教融合路径思考”的报告,分享了围绕“双高校”建设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应用外语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路径思考,得到与会同行的高度认同。
撰稿:赵思敏
摄像:李飞龙等
初审:汪先锋
复审:李斌
终审:许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