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艺”起三下乡 | 绘画卷、讲党课、育新苗,添“湛”风采

发布者:艺术设计学院     发布时间:2022-08-23     浏览次数:533


本站讯  以墙绘助力乡村振兴,用艺术开启林屋情缘。814日——820日,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艺术设计学院“奔赴林屋·振兴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22名成员走进“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广东名村”——湛江市吴川黄坡镇林屋村,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与颜料诠释了别有意蕴的“林屋情缘”。

历时7天,“乡村振兴彩绘”实践团完成长100米约300平方米的墙绘作品,为林屋的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正式墙绘之前,为了更好的设计绘画内容和风格,设计组的老师提前去林屋村实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林屋村房屋风格、人文风俗、产业发展状况。实践团与林屋村委一起共同确定了“乡村振兴·面向未来”为主线的墙绘主题,几易其稿才形成了最终方案。设计方案将林屋村特色风景、标志性元素与乡村振兴战略方针融合在一起,打造出林屋的专属风景名片。墙绘依次分为开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科技生活、共建共治共享9大模块,将乡村振兴的内涵与林屋村的特色元素完美诠释了出来。

开篇:以党旗高高飘扬,结合林屋村的牌坊、林屋小学等特有元素组成,象征着在党的领导下,林屋村的发展越来越好,生活像芝麻一样节节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以林屋大道、林屋机械厂厂房、塔吊、电焊工人等标志性元素与青山、绿地交互辉映,栩栩如生展示出了林屋村的产业发展,寓意着林屋村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产业振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林屋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的前行。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以青山、稻田、自行车、垃圾分类等元素组成,象征林屋村在生态建设、垃圾分类、村民素质提升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始终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追求低碳环保的理念,林屋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大片稻田、拖拉机、坚果、青山等元素组成,象征林屋村在村委会的治理下,农业获得大丰收,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好。

科技生活、共建共治共享:以党徽、快递员、导航图、公交站等元素组成,象征林屋村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更加坚定的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治理美好的林屋村,享受共同富裕的成果。

墙绘过程中,面对暑热和暴雨等困难,队员们勇于“自找苦吃”、担当作为、分工协作。重复着弯腰、抬臂、起手、落笔、描形、填色......画笔和板刷在光影间跳跃,灵动的形象便跃然墙面。

艺术设计学院的学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专业对口”的优势、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更好地将画卷书写在祖国大地,用墙绘为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在墙绘过程中,村民们纷纷前来围观实践队员的墙绘作品。当墙绘遇上乡村,再注入精神文化的内核,就越发显露出独特的韵味。

 

讲党课为实践团升温,用初心开启共同富裕。在墙绘休息之余,林屋村的全国劳模林树全先生给实践团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讲述他自己一路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经历。林树全自担任林屋村村长职务以来,大公无私,敢于创新,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道路,把小规模的村办企业——林屋机械厂,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机械制造村。为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他把青春献给林屋村,终身践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诺言,始终把村民的幸福生活放在第一位,为村民谋福利,为集体增效益,彻底改变了曾经“三靠村”的旧貌,打造出一个乡村振兴的样本。

在打造林屋机械厂一路上的艰辛正如林树全先生写的诗一样:“朝出东刚晓,晚归影月游。夜寝周身‘痒’,心欲事无休。夏炎朝从晚,冬寒蹲渡头。误餐咕肠叫,饥和饱风浮。喜闻家稻熟,妻儿泪暗流。公事宜重大,辛酸往肚收。足举风尘道,一步当三投。创业艰辛矣,头丝白悠悠。”

这次党课震撼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大家都被林树全先生的事迹深深的感动,深刻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初心与追求共同富裕的使命,激发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要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激情,进一步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用画笔助力家园振兴,为村里孩子增添色彩。在墙绘的过程中,村里的孩子们常来观看实践团成员的绘画,队员们也邀请小朋友们参与墙绘。为满足孩子们对绘画的热爱,在墙绘休息之余,实践团特意开设了绘画课,教村里的孩子学绘画。师生们以开发儿童绘画天性为前提,启蒙他们的色彩想象力,让孩子们跟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绘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丽乡村和可爱动物。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绘画课,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多的色彩,看到了不一样的颜色,打开了他们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用画笔助力家园的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艺术设计学院将不断创新实践方式,以青春力量赋能,为林屋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力。

奔赴林屋,振兴乡村,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稿:罗超 李诗莉

摄影:李斐韦华  曾凡宁  李诗莉

初审:郑光明

复审:曹春晓

终审:艾泓泽

院长信箱:gkyysxy@163.com
学校地址:珠海市金湾区珠海大道南侧65号(邮编:519090)
学院地址: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图书馆七楼
电 话:0756-7225204(学院办公室),
0756-7225234/7225142(学生工作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