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9
本站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开展2024年“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扎实推进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区的育人阵地作用,12月4日下午,文化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在双创楼304室联合开展了“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旨在让师生党员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非遗篆刻中激发党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培养、弘扬工匠精神。
此次活动得到了校友会的大力支持,邀请了文传学院2014届文秘专业毕业生、珠海市梵薏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佘泽珊,机器人学院2017届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生、有间艺术工作室主理人陈灏镕两位优秀校友主持并指导本次活动。来自文化与传媒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向阳首先对两位校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中国篆刻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三方联合开展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特色党日活动,旨在提升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篆刻艺术的认识和兴趣,促进篆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为参与者提供一个亲身体验并亲手实践篆刻艺术的机会,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是扎实推进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区的育人阵地作用的新举措。
佘泽珊在活动中为大家介绍了古代印章的用途、印章的材质、制作工艺的演变、印章的章法等知识;陈灏镕则对绘稿、拓稿、用刀方式、用印等步骤逐一进行介绍与展示,使参与的师生党员更加清晰地了解篆刻的全过程。
活动开始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拿起刻刀,在陈灏镕的悉心指导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印章镌刻之中。大家从练习刀法开始,在印章反面反复练习,等练习上手后才从正面开始篆刻“福”字。尽管在镌刻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线条的把握不够精准、力度的控制不够均匀等,但老师和同学们始终秉持着工匠精神,耐心细致、精益求精,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与雕琢,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活动最后,大家纷纷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同字体的“福”字印在卷轴上,以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祝福之情。
这次活动让参与的师生更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认识到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师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主题党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为推动党建工作与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
撰稿:范日君
拍摄:苏子明
初审:戴文瀚
复审:蓝飞鹏
终审:廖海生 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