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本站讯 11月6日,我校粤澳跨境思政教育协同基地负责人符愔畅博士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跨境思政基地‘双庆年’实践”系列活动,面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府机关、澳门青年创意谷、澳资科创企业及粤澳跨境青年代表做了以“加强澳门爱国主义教育 打造跨境高教阵营体系 纵深化大湾区文化建设 三管齐下共襄双庆盛举”为题的粤澳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研究分享。
本次符愔畅博士以跨境思政基地为主体进行分享,内容主要分为粤澳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理论研究综述与实践模式分析两大部分。在理论研究板块,符愔畅博士首先强调了今年特殊而有重大意义的时间背景。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25周年的“双庆”年,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上下各界积极贯彻会议精神的学习年。会议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区位优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领会《决定》的重要指导意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促进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藉“双庆”契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形式、效能机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深度、广度,开展粤澳高校间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国情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互促互进为目标的系列主题活动,成为了粤澳跨境思政教育协同基地的重要目标与责任使命。
在实践分析板块,符愔畅博士以历时数年的研究、追踪与数据为凭依,指出在湾区融合背景下,爱国精神作为最基础、最广泛、最牢固的核心价值与社会共识,在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中,是最能够推助澳门特别行政区进行“一国两制”新实践、帮助澳门特别行政区繁荣稳定行稳致远、促动澳门青年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澳门更积极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而指出,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肩负着促进人才高地建设的时代使命;师生身在意识与立场的前沿,承担着维护国家形象的当代责任。基于此,更应致力于建设“从最小单位到顶层决策”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打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发挥主体间性作用,在粤澳跨境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显示“广科承当”。
本次主题活动得到了广科文化与传媒学院党总支、院领导、学生工作部、省横琴办社会事务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新家园社区跨境党支部等多方与会单位人员的高度好评,学院领导班子寄语跨境基地,要继续成为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教育工作的当先力量;琴澳深度合作区代表则表示,本次活动为琴澳深度合作区进一步实践与澳门的同频共振,提供了学理依据和实践思路。
粤澳跨境思政教育协同基地(下称基地),是国家级骨干校、省级思政示范校——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与教育部认可学历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本硕博学位颁授院校——中西创新学院,协同创新、跨境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位于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珠海校区,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以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为航标,以推进湾区融合、实践文化双创为主要任务的思政高地;是创设践行“1+2+N”即一核心、双主体、多路径跨境协同模式的创新阵地;是通过培育青年文化认同、促进湾区民心相通、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战略要地。
据悉,该基地筹建于2021年,成立于2022年。2023年,由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双方校长共同揭牌。经过几年的协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省、市级科研与教学成果。负责人符愔畅博士表示,基地2024年度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既往文明素养实践成果,强化跨境协同育人特色”。聚焦“粤澳共体同心”目标,搭建湾区思政研究平台,充分整合粤港澳高校教科研资源,深度挖掘同源文化中的红色元素,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对大湾区文化建设、海内外同胞团结一心对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等课题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在公开发表与线上资源中形成文明素养的理论大网。发挥“粤澳同质异构”特色,建设“线上线下同监管、实践改革文化”的跨境协同育人载体。调动湾区多方力量和资源,打造“爱国主义高地湾区品牌。
撰稿:符愔畅
摄影:王智鑫
初审:蓝飞鹏
复审:向阳
终审:廖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