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环球百科

广科新“媒”人:支教春风入林屋,把新媒体的种子撒在乡村土地上

2023-07-10


本报讯  林屋小学五(一)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手拿奖状和奖品,开心地找各位老师签名、写下联系方式,希望以后能和老师们继续交流分享摄影摄像作品。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乡村融媒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我是新媒人”红立方先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同学们化身成为小老师,于76-7日在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林屋小学开展摄影、摄像及无人机基础使用课程的支教活动。

6日上午,支教的第一课——由实践团成员杨柳茵开展破冰活动转圈圈。当老师念数字“5”的时候,5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圈,落单的同学为大家表演节目。游戏过程中,同学们听从口令,迅速行动,积极主动寻找队友,落单的同学在台上大胆展示,为同学们带来古诗朗诵、歌曲串烧等节目,课室中响起同学们阵阵的尖叫声、欢笑声。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兴致昂扬,在游戏中匹配到了自己的小组团队,快速地融入到课程中来。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柳茵开展破冰环节)


破冰环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为同学们介绍了上课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回答问题、遵守纪律的同学可以拿到积分奖励,积分高的小组不仅可以拿到小礼品,还能在实操环节优先操作。”明确的规则、可视化的奖励机制让五(一)班的同学们挺直腰板、认真端坐,聚精会神地听从小老师们的讲授。

在摄像课上,实践团成员张艺华从景别、构图等方面做了专业、细致的介绍,以具体的照片案例给同学们讲解了常见的拍摄错误,并通过互动、现场实操指导让同学们直观了学习了摄影技巧。在实操课上,由实践团助教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完成拍摄作业——“我心中的林屋小学”,让同学们在拍摄中发现校园之美,讲好校园故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张艺华开展摄影课程)


在摄影课上,实践团成员李宇萍以“运镜”这一知识点为同学们讲授了视频拍摄技巧。小李老师告诉孩子们,“不同的运镜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传递不一样情感色彩”,并通过案例、实操让林屋小学的孩子们体会了用不同的镜头、运镜方式拍摄出的影像区别,在实践中感悟用影像传递情感,用创意展示思维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李宇萍开展摄影课程)


“你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吗?”实践团成员、无人机基础使用课的主讲人廖志鹏以“林屋村水塔的航拍视频”作为导入,吸引同学们纷纷投入课程,并通过几段航拍林屋村的视频,让同学们分析视频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使用无人机的基本原理、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了抢先体验到无人机操作,同学们使劲了浑身解数,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图为实践团成员廖志鹏开展无人机基础课程)


在助教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手拿遥控器,好奇、认真地进行每一次操作。在无人机实操环节,实践团成员带领五(一)班的同学们用无人机给各自的小组、全班同学拍摄大合照,做自己的摄影师。


(图为同学们进行无人机实践)



7号下午,实践团为孩子们开展发现光影之美,感受拍摄魅力的摄影、摄像作品分享及颁奖环节。孩子们从镜头、景别、构图、角度、运镜等五个知识点介绍作品拍摄角度,并为自己精心拍摄的作品认真地撰写了介绍词。孩子们在讲台上大方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台下的同学们认真聆听后,为自己的作品投出神圣的一票。小老师们通过比较点评,选出最佳人气奖10人,一等奖10人,优秀奖25人,并为颁发奖状、奖品,在一片掌声中,支教活动落下帷幕。


(图为颁奖典礼)


五(一)班副班长林杏芝开心地说,她很喜欢拍摄,这两天的课程太好玩了,而且学到了很多拍摄技巧,希望老师们还能继续到林屋小学来。

(图为五年级一班副班长林杏芝)

本次“新媒体”支教课后,实践团为林屋小学捐赠了包括摄影摄像技巧、国家地理介绍、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书籍,引导乡村的孩子们通过镜头发现、传播身边之美、家乡之美、山河之美,让教育的春风吹入乡村,把“新媒体”的种子撒在乡村土地上。


撰稿:杨柳茵

摄影:张艺华、彭美淇

初审:姚元湾

复审:卢彬

终审:廖海生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