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
本站讯 4月22日,受珠海电台邀请,我校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李双芹做客珠海电台《城市会客厅》文化访谈栏目。本次访谈以鬼才编剧唐涤生的戏剧人生为主题,探索粤剧的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
唐涤生是珠海唐家人,著名粤剧剧作家,曾师从戏剧编剧冯志芬。在其42年的短短一生中,唐涤生撰写了共446个粤剧剧本,其中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有90多部。
首先,李双芹院长分享了她与粤剧文化结缘的经过。她表示,自己博士专业主攻中国古典戏曲,对戏曲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2006年来珠工作后,基于自身专业与热爱,她开始研究、推广粤剧粤曲文化,并在结识粤剧相关人士时了解到珠海粤剧名人唐涤生,被其粤剧《帝女花·香夭》深深吸引。
李双芹院长在访谈中提到,唐涤生一生撰写了446个粤剧剧本,尤其在1950-1959的九年时间里,创编出了《红楼梦》《牡丹亭惊梦》《帝女花》等经典粤剧。谈及其改编粤剧作品《帝女花》,李双芹院长简要介绍了故事背景——明代崇祯朝,长平公主被皇帝许配给周世显。闯王攻入北京后,崇祯皇帝赐死皇后、公主,长平公主被砍断了一根胳膊,被外戚周钟救回藏于家中。后来周钟投降清廷,长平公主去了维摩庵为尼。清廷怜其为皇族之女,让她和周世显完婚。但长平公主思念父母心切,抑郁而亡。在天廷,维摩佛成其好事,让周世显待人间尘劫告终后,到天庭和长平公主完婚。她表示,唐涤生耗时3月改编雕琢的粤剧《帝女花》一改其原剧清代传奇的宿命色彩,将反清立意融入剧中,呈现其壮烈的基调;该剧通过改变排场,增强剧情的紧凑性;曲词之典雅,意境之深情,戏剧冲突之强烈等“唐式特色”,在该剧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专访最后,谈及粤剧乐曲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李双芹院长表示当代年轻人并非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渠道;“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离不开传统文化辩证性的变与不变。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粵剧文化,该保留的,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保留”,李双芹院长表示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与内核不可改变,需守住其韵味与根基;但整体节奏的紧凑性、主旨表达思想是可以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
据悉,《城市会客厅》于4月21日起开展珠海市第六届社科普及月系列宣传活动,我校文传学院院长李双芹《鬼才编剧唐涤生——珠海的粤剧名人唐涤生其人其作》项目入选。
撰稿:刘佳茵
摄影:文景昱
初审:文景昱
复审:李双芹
终审:廖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