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本站讯 从南海之滨到天山脚下,跨越五千里的青春接力只为追寻同一个名字——林基路。8月26日—9月2日,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石榴籽·智联心”数智乡村青春行实践团带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奔赴新疆,循着“生于都斛、奉献新疆”的林基路烈士足迹一路探访、一路记录、一路思考,并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活化林基路革命精神及当地红色资源,在大漠绿洲间以青春之力回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号召。
【故地探史·忆往昔烽火】
走进新疆大学校史馆,泛黄照片定格林基路教务长伏案疾书、振臂授课的瞬间;移步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旧电台、密函件重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峥嵘岁月。实践团一行在档案卷宗与历史实物间驻足凝思,以数字化手段采集影像、语音、手稿200余份,用指尖温度触摸革命脉搏,让静态史料化作动态思政教材,把红色基因装进“云端”。
【老街寻迹·访党员初心】
库车市龟兹老街,葡萄架下、茶桌旁边,10余位维吾尔族老党员、老干部围坐开讲。他们忆起林基路烈士兴办平民夜校、组建歌咏队、带领群众修渠抗旱的桩桩件件,动情处掌声与泪水交织。实践团成员以“一对一”访谈、“多对多”恳谈、“面对面”记录的方式,整理口述史1万余字,拍摄微纪录片3部,把“老故事”剪成“短视频”,让烈士精神跨越语言与时空,在青年指尖刷屏、在心间扎根。
【展馆拾珍·奠活化基石】
龟兹博物馆、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三馆连轴,展品、展板、影像资料星罗棋布。实践团按“文物—文献—影像”三轴分类拍摄高清素材、扫描展品、全文录入史料,初步建成“林基路红色资源数字档案库”。下一步,团队将利用档案库内容完善交互式小程序“重走英雄路”以及“林基路革命精神问答智能体”,为林基路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奠定坚实的数据与内容基础。
调研有期,传承无尽。当实践团把满载而归的数字档案、影像素材与滚烫故事带回岭南,一颗颗“石榴籽”已在珠江岸边悄悄发芽。实践团将用代码建模、用创意点亮、用行动接力,让林基路的信仰火炬在天山与南海之间长燃不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添青春砖瓦。
撰稿:李琳
摄影:肖开提·卡地尔 陈耿钊
初审:陶红丽
复审:吴国庆
终审: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