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本站讯 为有效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着力推动反诈宣传常态化,本学期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技术教师党支部在学院的统筹部署下,创新开展专业课程“反诈宣传”思政教育活动,将反诈知识深度融入专业教学,助力学生筑牢反诈思想防线。
在专业课堂上,教师们利用10分钟授课时间着重围绕“八个凡是”和珠海八大高发类案来重点讲解,她们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和详实的统计数据,向同学们展示了“刷单”“网贷”“杀猪盘”等常见诈骗手段。这些鲜活的案例犹如警钟,时刻提醒着同学们电信网络诈骗的巨大危害与严重后果。教师们反复叮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务必牢记防骗口诀,在做出任何行动之前,都要先冷静思考对方行为的合理性。
尹菡老师积极响应学院开展的反诈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剖析“刷单返利”“虚假购物”等典型案例,结合《2024珠海反诈宣传手册》和《课前课后反诈小课堂》相关资料,向学生揭露诈骗手法,普及防骗技巧。通过“互动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树牢安全意识,提升反诈“免疫力”。
陶南老师以“低息网贷”陷阱为例开展专业反诈教学。她通过展示某网贷平台的宣传页面,引导学生运用Java编程计算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下的实际年化利率,结合复利公式揭露看似“低息”背后的真相,引导学生在代码编写过程中建立数据验证思维,遇到类似金融产品时,主动运用专业知识计算实际成本,而非轻信表面宣传。
卢淑萍老师以“AI换脸诈骗”为例,警示技术滥用风险,引导学生树立“技术向善”的职业道德,强化“依法用技”的法治思维。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守护者”的责任感,激励学生用专业知识守护网络安全,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伦理的双重提升。
吴胜兵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深入讲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危害,结合真实案例剖析诈骗分子的套路,引导学生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课堂思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筑牢思想防线,避免因一时疏忽陷入诈骗陷阱,守护个人财产安全。
此次反诈思政课堂不仅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信诈骗的识别方法与应对策略,更通过真实案例传导,助力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念与健康消费理念。据参与学生反馈,课堂中鲜活的身边事例与专业教师的深入解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诈骗风险的隐蔽性与危害性,显著提升了主动防范意识。
接下来,软件技术教师党支部将进一步发挥组织力量和学科优势,在专业课程中常态化融入AI技术应用,深入剖析新型诈骗的技术特征与传播规律。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新实践,持续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既精通技术又坚守伦理的新时代网络安全守护者。
撰稿:孙巍 陈彦哲
摄影:梁杰锋
初审:陶南
复审:吴国庆
终审: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