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3
本站讯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主题教育总要求同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深入乡村基层一线调研,建设宜居宜业和谐乡村,5月16日上午,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示范项目负责人周小云、李琳带领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融媒体中心青年服务队18名骨干成员实地走访斗门镇南门村开展调查研究。
师生团队参加了校地共建交流洽谈会,斗门镇团委书记李超、副书记彭慧媛出席会议。会上,李超表示希望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增强与高校的交流共建,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斗门文化和非遗文化,积极发挥校地双方优势,双向介入、优势互补,促进政校互利共赢,实现供需更精准的对接。同时,学生负责人阐述了实践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求,双方针对实践具体开展形式积极交换意见。
随后,李超带领师生步行至南门村,领略田园风光,体验非遗文化,了解乡村历史。南门村隶属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享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南门村宗族主要为南宋皇室赵氏族裔,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南门村具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斗门赵氏家族祭礼、菉猗堂建筑群、毓秀洋楼、接霞庄等人文景区,散落在村庄各地,规划整齐,又各具特色。调研走访过程中,团队发现南门村虽具备丰富的乡村文化禀赋,却缺乏对历史故事的深度挖掘和对精神内涵的梳理加工,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宣传推广体系。景区陈列的文创产品存在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性价比低等问题,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较低。
“酒香也怕巷子深”,南门村之美亟需挖掘与赋能。团队拜访了非遗传承人赵承华的住所,深入挖掘传播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力争结合网络资料、族谱家谱、县志文书等多种资料,凝练斗门文化品牌,以融媒体技术优势推动文化宣传,夯实乡村文化“软实力”,同时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文化基因以虚拟形式融入实体景点,形成数字化、智能化、体感交互强的新时代景区,提升景区效能。
校地共建积聚发展动能,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团队将认真领会党中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发挥好高校专业和人才的优势,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科技结合当地实际运用到乡村规划、乡村建设中来,发挥融媒体技术优势,创新丰富非遗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加大非遗传播力度,体现高校的宽视野、高水平,点燃文化赋能新引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质增效。
撰稿:李琳、吴琪琪、郭煜坤
拍摄:林汝祥、莫金锋、王圣
初审:周小云
复审:吴国庆
终审: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