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7月12日,青葵乡韵传突击队在学校党建空间就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召开以“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总结会议,会上系统总结了团队在江门市新会区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助力非遗传承的实践成果,深入探讨了新会葵艺的创新性发展与活化利用以及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路径,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此次会议标志着该突击队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为后续的可持续服务奠定了基础。
首先,突击队指导老师肖丹儿带领全体成员回顾了实践历程。她高度赞扬了团队围绕“百千万工程”核心任务,以新会葵艺为载体,深入挖掘了葵艺的历史底蕴与现代价值。在本次实践中,尽管日程紧凑、任务繁重,团队成员依然分工明确、协作默契,展现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这一过程不仅是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青年责任的有力践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同时,她还指出非遗传承不仅是文化命题,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击队仍需在文化调研、创意设计、产业对接等方面继续探索“非遗+文创”“非遗+文旅”等新模式,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青年方案,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接着,突击队队长梁惠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展示了本次“三下乡”取得的显著成果。本次实践活动以新会葵艺为切口,探索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未来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团队决心以此次实践为起点,进一步聚焦“百千万工程”目标,构建“非遗传承—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让葵艺成为新会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名片。
最后,队员庄佳露表示,“非遗+现代生活”让葵艺焕发新生。魏薇表示,“三下乡”实践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通过记录学习葵艺历史文化和走访学习当地人文历史,深化了对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的认识。这些思考体现了突击队对“百千万工程”深刻内涵的把握——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以青年智慧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此次实践是“百千万工程”背景下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生动缩影。突击队以非遗传承为纽带,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战略,不仅为新会葵艺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更以青春之为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担当。
撰稿:吴晓纯
摄影:庄佳露 郭曜榕
初审:沈哲鑫 罗嘉铃
复审:肖丹儿
终审:王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