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7月5日,财会与金融学院微光心灵突击队前往斗门区斗门镇小濠涌小学开展“以劳健心 绿美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深度融合环保劳育理念与创意手工实践,巧妙结合AI智能技术,创新搭建“生态知识科普+手工创意实践+AI互动评价”的多元化教育平台,通过瓶盖不倒翁制作、再生纸艺扇创作等趣味活动,让环保理念与数字科技在乡村劳育中交融共生,助力青少年在美育浸润中提升创新力与实践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与创新动能。本次活动由珠海市优秀辅导员工作室(肖丹儿工作室)和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一院一品”学生工作特色品牌项目(五位一体新模式,全面打造“心”世界)承办,小濠涌小学近百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活动伊始,突击队成员叶芷莹以劳动教育价值为切入点并抛出“废弃物来源于哪里”这一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深度思考与热烈讨论。结合AI技术生成的动态数据图表,她向同学们展示了全球及我国固体废物的产量数据,深入剖析了固体废物增长对土壤生态的侵蚀以及垃圾处理不当所带来的污染隐患。同时,她以旧轮胎花园改造为例,生动展现“变废为宝”的实践路径,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创意灵感,更为后续手工实践环节奠定了基础。
为强化理论与实践衔接,着力推动知识转化,巩固学习成效,叶芷莹组织同学们开展手工实践活动——瓶盖不倒翁,采用分步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推进项目实施,并以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借助AI技术的实时图像识别,可以对作品的重心分配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同学们优化制作流程。初期实践中,部分同学不能精确分配黏土比例,突击队成员通过AI分析工具进行一对一指导,同学们的作品都能够成功的“直立不倒”,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随后,叶芷莹采用了直观展示制作要素及成果的教学方法,指导同学们制作“废弃卡纸手编扇”。她一边详细讲解,一边进行编织示范,生动地展示了卡纸从废弃物到实用工艺品的蜕变过程。突击队成员们则分组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慢动作示范和失败案例对比,指导同学们掌握“双线加固”等进阶技巧。同时,借助AI辅助软件,同学们能够实时查看自己编织作品的完成质量,并根据AI提出的评估结果和改进意见,不断完善手工作品。经过同学们的创意裁剪与编织,废弃卡纸焕然一新,化作多元几何造型的工艺扇,实现了劳动实践与废物利用的完美结合。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展示着手中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纷纷赞叹道:“原来废弃的卡纸竟能变成如此精美的扇子!”这种AI辅助的实践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手工制作的效率,更借助科技手段将环保理念深植人心,对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每一件完成的作品,都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智能技术完美碰撞的璀璨火花。
此次活动的圆满落幕,是财会与金融学院践行“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教育发展的鲜活实践。通过环保知识科普与AI技术的创新融合,让废旧物品在青少年手中焕发新生,不仅激发了乡村孩子的劳动创造热情,更在动手实践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劳动精神与创新能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AI+劳育”的育人新路径,拓展校地协同育人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科技与青春动能,助力“百千万工程”在基层沃土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高校智慧与青年力量。
摄影:陈志豪 林嘉涛 林秋月 余依林 黄思雨
初审:陈绿雅 罗嘉铃
复审:肖丹儿
终审:王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