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7月4日,财会与金融学院微光心灵突击队前往斗门区斗门镇小濠涌小学开展“AI绘梦 手作匠心”为主题的趣味课堂。本次活动系统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手工创作”的美育实践体系,通过AI绘画体验、黏土塑形创作、扭扭棒编织实践三大模块,多维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想象力、实践操作力与创意表现力,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美学素养,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践示范。本次活动由珠海市优秀辅导员工作室(肖丹儿工作室)和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一院一品”学生工作特色品牌项目(五位一体新模式,全面打造“心”世界)承办,小濠涌小学近两百名学生参与活动。
活动伊始,突击队成员郭帅晨以“职业万花筒”为切入点,向一年级同学提问:“你们的梦想职业是什么呀?为什么想要从事这个职业呢?”同学们踊跃举手,用稚嫩的语言,分享着对医生、警察、消防员等不同职业的初步认识和美好憧憬。为提升活动体验,郭帅晨将利用AI技术预先设计的一系列梦想职业涂色卡一一分发到每位同学手中。同学们手持彩笔,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图纸赋予生命,并在一笔一画中感受不同职业的责任与魅力。
随后,突击队成员利用AI软件将同学们作品“动”起来——警察、军人庄严敬礼,医生、护士亲切挥手等。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屏幕上鲜活呈现时,教室里瞬间响起惊叹与欢呼。“原来AI真的能让画动起来!”同学们兴奋不已,纷纷想尝试。当梦想职业通过“画出来”到“动起来”的趣味转化,创新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已悄然播撒,照亮每一个平凡而珍贵的梦想。
为引导同学们感受艺术之美,提升动手实践与专注能力,突击队成员余依林、吴佳欣分别带领三年级同学开展了黏土活动。余依林以“黏土花奇妙之旅”为主题,从我国特色花卉入手,讲述花朵生命历程并引导同学们分享感悟,系统教授制作流程。实践环节,同学们在初尝失败后,经悉心指导逐渐掌握技巧,作品质量显著提升,余依林还鼓励大家传递创作乐趣。
吴佳欣则在“56个民族黏土制作”活动中,以民族知识提问开场,通过图文详细讲解代表性民族人物造型步骤。虽然人物塑造难度较高,但同学们兴致盎然,在突击队成员协作下学习比例与细节技巧。不少同学反馈,民族黏土制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各民族服装特点与传统习俗的了解。
此外,余依林还为二年级同学带来了“扭扭棒制作”创意体验。她通过“视频演示+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系统讲解了扭扭棒手工的基础技法与创意应用,将制作过程拆解为“扭折-塑形-固定”三个关键步骤。通过一对一指导,同学们的作品由质朴雏形逐步蜕变为精美佳作。这不仅让同学们体会到手工创作的乐趣,更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艺术创造力,实现了“以美润心”的教学目标。
此次活动深度融合AI与艺术创作,不仅丰富了乡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更在创意实践中培育了美学素养。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耕美育沃土,拓展实践载体,深化校地协同,将更多富有创意的艺术种子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稿:袁皓莹 吴佳欣 莫欣如 郭帅晨
摄影:陈志豪 莫欣如 余依林 叶芷莹 袁皓莹
初审:陈绿雅 罗嘉铃
复审:肖丹儿
终审:王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