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撰稿:陈铭嘉 杨启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兴调查研究,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财会与金融学院结合2023年职业院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奋斗理想。2023年7月9日,财会与金融学院薪火传承实践队来到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三站——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九龙嶂革命根据地。
重走红军绿道,体悟革命精神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素有“粤东井冈山”之称,是粤东地区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东江革命的一面旗帜。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薪火传承实践队全体队员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队员们不畏夏日酷暑,不惧山路陡峭,重走九龙嶂红军绿道。一鼓作气,直达山顶——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
巍峨九龙嶂,红史耀千秋。纪念馆分别从“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四军挺进东江梅州”、“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后期斗争”和“红旗不倒,走向胜利”五个部分展示了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光辉历史,澎拜、周恩来等先烈留下革命足迹,他们的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永垂青史。
看着眼前这些革命斗争的画面,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钢铁般的意志,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他们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在纪念馆的学习室,指导老师带领着全体队员重温九龙嶂革命斗争历史,我们深刻体会到九龙嶂根据地二十多年的斗争是艰苦卓绝的。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畏困难、矢志拼博奋斗。
追忆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沿着逶迤绵延的山路,我们步行来到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星拱楼。星拱楼由旅马来西亚华侨冯福兴投资兴建,1929年10月,中共东江特委在星拱楼设立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古大存任总指挥。
居住在此的冯老先生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成立的由来。1929年6月,根据省委关于在东江范围内建立工农红军的决定,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和大埔五县的工农革命军整编组成红军第46团,团长李明光。之后,红军第47、48、49、50团相继成立。1929年10月,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随着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苏维埃区域的扩大,中国工农红军在东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在苏区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武装支撑作用,成为红色政权赖以维系的重要军事力量。
冯老先生还和我们讲述了祖辈们参与革命的故事,在战事紧张时,有些当地农民侦查员会在对面的山头上给红军放哨,有时候还会协助隐秘地送信。很多红军在战斗中负伤,自己家中用来酿制糯米酒的一口陇便日夜不停地转动着,通过酿制的高度酒来帮助伤员消毒。冯老先生告诉我们,这口陇转出了与红军的军民情,更是转出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
参观完星拱楼,我们继续沿着山路向上攀爬,来到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该纪念碑是为纪念当年牺牲的302名红军烈士而建造,是梅州市第一座以红军命名的纪念碑。
我们来到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致敬革命英雄,缅怀革命先烈。随后肖老师带领薪火传承实践队席地而坐,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九龙嶂当地红色资源,结合实践活动主题,生动地上了一堂思政课。让这些红色资源更加鲜活,让学生更加熟悉这些红色故事,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提升“重走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薪火传承实践队的学习成效。
学生感悟
21财管1班吴思佳:经过今天在九龙嶂根据地的参观学习,我了解到古大存是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的总指挥,他带领红十一军在东江地区开展武装斗争,是东江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他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对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将认真学习古大存同志的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扎实做好同学服务工作。
21财富2班陈鑫荣:通过参观九龙嶂革命根据地,认真聆听了冯老先生为我们讲述的革命战争故事,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辈的光辉革命战争历史,重温了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深刻体会到作为青年学子所需肩负的使命担当,我们应紧跟革命前辈步伐,永远跟党走,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夯实理论基础,掌握专业技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陈铭嘉 陈鑫荣
摄影:杨启铭 叶蔼莹 吴思佳
初审:罗嘉铃
复审:肖丹儿 黄晓阳
终审:王永群